肺癌是我國惡性腫瘤第一殺手,發病率持續上升。隨著公眾健康意識的提升和健康體檢的普及,在體檢中發現肺部有小結節的人越來越多,不少人就此給自己戴上疑似肺癌的帽子,終日憂心不已。
肺癌早診早治非常重要,檢出小結節需要高度關注、定期隨訪,但不必草木皆兵,因為肺部小結節并不都是肺癌。臨床醫生也需審慎鑒別結節的良惡性,避免過度診斷、過度治療。
在有吸煙史、肺癌家族史等因素的肺癌高危人群中,發現肺部小結節是常態。上海市胸科醫院組織開展的一項早期肺癌篩查項目發現,在2892名肺癌高危人群中,肺部小結節檢出率高達1/4。一般直徑在4毫米以下粟粒小結節暫可忽略,不做診斷,這類小結節絕大多數是良性的。
這類小結節發現后的3年隨訪結果顯示,40%的結節大小密度穩定,沒有動態改變,30%的結節縮小,15%的結節消失,僅有15%有所發展,而從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還需要長期過程。因此,2毫米~3毫米的小結節需要長期隨訪,每年定期的全面健康查體即可,不需要緊盯著小結節反復檢查,過度診治。
在臨床上對肺部小結節的診斷需要動態觀察,單憑孤立一張胸片、胸部CT有時難以準確判斷良惡性。對于懷疑惡性腫瘤的需要高分辨、薄層、病灶三維重建的胸部CT影像檢查。觀察不同時段小結節的密度、邊緣、浸潤程度,特別要根據小結節是否伴有新生血管等動態變化作出判斷。
對于直徑超過4厘米的結節,要按照專業醫生的建議進行動態隨訪,隨訪期間一旦出現病灶增大、有實性增密、結節有增強或有腫瘤微血管CT影像征這“三增”時,應停止隨訪,建議手術,以免延誤早期肺癌的診治。
什么是肺結節??
在肺部影像表現為直徑≤30 mm的局灶性、類圓形、密度增高的實性或者亞實性肺部陰影,可為孤立性或多發性,不伴肺不張、肺門淋巴結腫大和胸腔積液。
根據肺結節大小不同:
? 直徑<5 mm稱為微小結節;
? 直徑5-10 mm稱為肺小結節;
? 直徑11-30 mm稱為肺結節。
根據胸部CT判斷是否存在磨玻璃密度成分,可將肺結節分為:純磨玻璃結節(PGGN)、實性結節和部分實性結節(PSN)。
肺結節都是腫瘤嗎?
肺部結節未必就是惡性腫瘤,可能是由各種病原體導致肺炎或肺結核引起的良性結節,對于結節性質要做專業的鑒別診斷及專業隨診。而對于惡性腫瘤引起的肺部結節,應早診早治,可以通過手術治療或抗腫瘤藥物治療來避免腫瘤的進展。
肺結節要怎么診斷和治療?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應用相應的檢查手段,如低劑量CT、多學科會診,必要時通過經皮肺穿刺、經支氣管鏡等方式進行病理活檢,以及同步活檢、手術切除等方法。
肺結節的鑒別診斷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對檢查設備和程序也有很高要求。肺結節??崎T診可為患者提供專業的檢查、多學科會診及系統隨診,包括同等專業掃描模式下的影像學比對、精準的支氣管鏡檢查、經皮肺穿刺活檢、病理檢查、專業的微創治療方式選擇,以及涉及外科、微創等多學科、多種治療方案中做合理建議。
咨詢電話:0833-3353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