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醫院“優質服務年”主題活動,持續推進優質服務,在醫院黨委的大力支持和護理部積極籌備下,近日我院特邀樂山職業技術學院人文教研室主任王竹為全院職工傳授人文關懷的秘訣。
授課以播放一段大型醫療急救紀實片開始。一位老太太因膝關節疼痛難忍,在國慶假期第一天被老伴扶進急診部,不湊巧的是醫院在節假日沒有開設門診。預檢分診護士因老太太沒有急診指征,一開始并沒有為她開具導診掛號單。半小時的軟磨硬泡,在怨聲中老太太被攙扶進了骨科急診室?;颊叩木歪t體驗從踏進醫院的那一刻就開始,半小時的周旋,不僅浪費彼此的時間,還拉低了患者對醫院的滿意度,給醫院帶來不良影響。這也暴露出我們在工作中的一個弊端,我們往往將過多的關注給了疾病本身,卻將患者的心理和個性化需求忽略。然而,優質服務的核心就是要了解患者的需求,竭盡所能地滿足其合理的個性化需求,讓其感受到在醫院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樣溫馨便捷。醫院高質量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謹記自身使命,每走一步都應以“提升患者就醫獲得感和滿意度”為最終目標。
接下來,王老師從如何造就高素質隊伍,面對問題有我無我等多維度對人文關懷做了深刻剖析。參會人員積極參與互動,將課堂氣氛一次次推向高潮。授課接近尾聲,“踢貓效應”的故事令參會人員陷入沉思。有調查顯示,有58%的投訴是由于溝通時不正確的態度引發。發脾氣是本能,控制脾氣才是本領。當我們在溝通中遭遇不愉快,一定要控制這種糟糕的情緒蔓延,要想實現良好的溝通,就必須掌控情緒,管理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培訓結束后,參會人員紛紛表示受益匪淺:王主任的授課使我們充分認識到有效溝通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特別是待人接物方面,處處體現著個人素養,更代表著醫院形象。醫院員工的綜合素質決定了醫院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作為五人醫的一員,我們不僅需要有精湛的業務技術,還需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個人修養,為構建一個親切、友善、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而努力。